致各相关企、事业单位:
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对我国制造业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为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设置了重重障碍。面向科技发展的前沿和国内外市场的重大需求,通过科技创新、关键技术的突破、自主常识产权体系的构建,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是应对当前和未来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逆势而上的主要着力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和技能水平,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科技含量的提升,应业内众多企业的要求,定于2018年11月29-30日在北京化工大学举办第四期《塑料改性及挤出造粒技术》高级研修班,欢迎各单位积极参加!
课程大纲:
第一讲:《核壳形橡胶於工程塑料之改性与应用》
1、何謂核殼形橡膠
2、核殼形橡膠之組成與性質
3、核殼形橡膠於工程塑料之改性
4、核殼形橡膠改性塑料於相關產品之應用
5、問題與討論
主讲人:白方正 ?教授台湾远东科技大学 教学课时:3小时
第二讲:《》
主讲人:徐淼? 博士/高级工程师? 贝尔斯托夫企业 教学课时:1小时
第三讲:《聚烯烃树脂的高性能化》
1、聚烯烃树脂及其制备
主要先容聚烯烃树脂以及与其相关的催化剂和聚合工艺的前沿技术。
2、聚烯烃树脂高性能化研究进展
主要先容聚烯烃高性能化的几种途径:聚烯烃分子结构设计、聚合法实现聚合物组成的设计(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多相组分、晶型改性等)、共混改性、聚合后反应改性(接枝改性等)、纳米粒子改性。结合科研课题研究,先容高性能聚烯烃树脂的前沿制备技术。
3、聚烯烃高性能化的几点理解及其发展前景
主讲人:秦亚伟? 副研究员? 中科院化学所 教学课时:2小时
第四讲? 《聚合物复合材料挤出造粒技术》
挤出造粒装备的种类及其选用
同向平行双螺杆挤出机螺杆组合配置原理和方法
三螺杆挤出造粒机的原理及应用要点
主讲人:何亚东 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 教学课时:2小时
第五讲:《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备新方法》
原位气泡拉伸法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新方法
自组装导电网络的构建原理和方法
强制组装导电网络的构建与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大幅度提升
高柔性导电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其批量化制造
主讲人: 吴大鸣 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 教学课时:2小时
第六讲 《尼龙加工》
1、背景常识??????? 2、相容(偶联、增韧)
3、流变调控??????? 4、防玻纤外露
5、阻燃??????????? 6、耐水解(稳定剂)
主讲人:马永梅? 研究员? 中科院化学所 教学课时:2小时
第七讲 《无卤阻燃聚合物新技术》
聚合物阻燃技术发展概述
新型无卤阻燃技术
面向建筑保温塑料发泡材料的低烟无卤阻燃技术
主讲人:北京化工大学 ?张胜 ?教授 ??教学课时: 2小时
第八讲 《基于纳米水滑石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技术》
纳米水滑石的化学结构及特性
LDPE/纳米水滑石选择性红外吸取复合材料及其在农膜中的应用
基于纳米水滑石的超低烟密度聚合物复合材料
改性纳米水滑石在PVC加工过程中的热稳定机理及应用
主讲人:北京化工大学 林彦军 教授 ???教学课时: 2小时
讲师简历:
1.白方正 ( Frank Pai )
品揚高分子有限企业 負責人
遠東科技大學精密塑膠加工中心助理教授
學歷 :
逢甲大學化學工程系 學士
美國匹茲堡州立大學(Pittsburg StateUniversity)工程技術系 碩士
逢甲大學化學工程系 博士
經歷 :
耐特複合材料股份有限企业研發部 研發專員 (2年)
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加工技術組組長、醫療器材技術組組長 (12年)
精晟科技股份有限企业 副總經理 (3年)
參與計畫 :
經濟部所屬事業協助中小企業推動研究發展計畫計畫主持人
經濟部工業局協助國內傳統工業技術升級計畫計畫主持人
經濟部科技研究發展專案計畫子項計畫負責人
經濟部工業局塑膠工業技術開發與輔導計畫專案計畫負責人
經濟部工業局工業技術人才培訓-塑膠加工技術專案講師
專長 :
功能性高分子
高分子混掺
高分子合金
高分子複合材料
2.吴大鸣 教授/博导
1957年出生。1982年北京化工大学本科毕业,1992年俄罗斯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获得Ph.D.学位。1992年至今在北京化工大学任教。现任北京化工大学 教授,博导,塑料机械及塑料工程研究生所长、高分子材料加工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副会长,《塑料》、《塑料工业》、《工程塑料应用》等杂志的编委等。
主要研究领域为塑料成型原理及装备,研究方向包括塑料精密成型原理和装备、聚合物微纳成型原理、高性能导电/导热复合材料制备新方法等。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防973(课题)1项、与企业间的科技合作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26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
2016年提出了空间限域强制组装法制备高性能导电复合材料的新方法,该方法将机械作用力与导电填料间的自组装力进行正向叠加,可显著提高导电网络的密实程度,得到强制组装网络。用该方法制备的导电复合材料,在填料比例不变的前提下,电导率比常规自组装方法提高2-4个数量级。采用该方法,只需用性价比好的微米级导电填料,如碳纤维、导电石墨等,即可得到导电性能优于添加石墨烯的导电复合材料,在导电性能优异的同时,复合材料的力学和加工性能良好。目前,已开始进行基于该方法的成型加工装备的开发,以推进该方法的工程应用。
3.马永梅? 研究员/博导
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课题组长。主要研究领域是:高分子/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目前,主要从事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工业化应用转化工作和高分子及相关材料无污染高值循环利用领域的研究。1997年6月获得华中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作博士后。1999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在重要学术刊物上(ACS NANO、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POLYMER CHEMISTRY、POLYMER)论文百余篇(其中SCI论文九十余篇,他引次数大于2400),其中以通讯编辑发表的论文单篇他引538次【ToxicologyLetters(IF3.5), 2007:168: 176-185】。申请发明专利一百八十余项,其中已授权百余项。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发明二等奖一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及省科技发明三等奖两项。任国内核心期刊《塑料》和《现代塑料加工应用》杂志编委。任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理事和中国聚酰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重点科技研发项目。与企业合作广泛,有数项成果已产业化。
4.何亚东? 教授/博导
1971.4出生,博士、教授、博导。1989年考入北京化工大学机械系,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化工大学学习和工作,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过程师从朱复华教授,并于2003年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教授、副院长 09/2008—今?
北京化工大学 塑料机械及塑料工程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长09/2003—8/2008???????? ???????????????
承担项目情况:
2011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撑计划,2005年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支撑。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2016-2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201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以及20余项横向科技项目。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获专利受权20余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2010,2014年度北京化工大学优秀教师,2011年度北京化工大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作为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科点的领衔教授组织撰写学科评估材料。
主要研究领域:
超临界流体辅助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及装备
聚合物基高性能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及装备
聚合物共混改性及高性能化加工技术及装备
5.张胜? 教授/博导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阻燃材料学科学术带头人。1988年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应用化学工学学士学位;1988-1990年在胜利油田工作;1990-1993石油大学学习并获得石油化学理学硕士学位;1993-1996年在北京理工大学学习并获得材料学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在北京市化工研究院工作,担任北京市工程塑料合金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8-2006年在英国博尔顿大学工作,任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员、兼职高级讲师、高级研究员等;2006年回到北京化工大学工作,任教授,博师生导师,阻燃学科学术带头人。曾获英国“西北地区优秀科研人员奖”、“优秀科技论文奖”。
教育背景:
1998.10-2000.5,博士后,英国博尔顿学院纺织学院;
1993.9-1996.11,工学材料学博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1990.9-1993.6,理学应用化学硕士学位,石油大学化工系;
1984.9-1988.7,工学应用化学学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化学系。
工作经历:
2006.3-至今,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2.9-2006.3,英国波尔顿大学生物系特聘兼职高级讲师;
2000.5-2006.3,高级研究员,院长助理,英国波尔顿大学材料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中心;
1998.10-2000.5,博士后英国波尔顿学院纺织学院;
1996.12-1998.10,北京市工程塑料合金高新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市化工研究院;
1988.7-1990.9,技术员,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
研究领域:
1、纤维和织物的阻燃;
2、阻燃塑料和橡胶;
3、新型高效环保阻燃剂的分子设计和合成;
4、阻燃涂料及其机理研究;
5、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及其在阻燃高分子领域的应用和阻燃机理。
研究成果:
英国专利两项,国际论文二十多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16.045。
主要从事阻燃高分子、阻燃织物和阻燃剂合成等方面的研究。曾负责英国EPSRC、DTI和英国国防部科研项目,目前是多项国家自然基金、科工委军工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横向课题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多数为SCI收录),授权英国发明专利2项,申请国家专利10多项。其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和特种防火等军事和民用领域。
6.秦亚伟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实验室,
受教育经历:
2007/09-2010/07,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
2004/09-2007/0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硕士
2000/09-2004/07, 江汉石油学院(现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士
研究工作经历:
2013/07至今,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实验室,副研究员
2010/07-2013/06,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先后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和企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项目4项,以课题骨干身份参与中国科学院常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课题1项,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1项,863重点项目课题1项和中科院院地合作项目1项。已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40余项。
研究兴趣领域:
1、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基本问题及其高性能化研究;
2、纳米化学及纳米技术在聚烯烃高性能化中的研究;
3、高性能聚烯烃树脂的制备技术研究。
6.林彦军 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
教育经历:
2002.9 - 2005.6?? 北京化工大学?? 应用化学?? 博士
1999.9 - 2002.6?? 北京化工大学?? 应用化学?? 硕士
1994.9 - 1998.6?? 北京化工大学?? 精细化工?? 学士
工作经历:
2014.12-至今???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 教授
2013.12-2014.12?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访问学者
2011.12-2014.12?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 见习教授
2008.12-2011.12?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 副教授
2005.7-2008.12??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 讲师
学术兼职:
1.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2.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编制标准:
1.林彦军等,合成水滑石分析方法,化工行业标准HG/T 3820-2013
2.林彦军等,合成水滑石热稳定剂,化工行业标准HG/T 4495-2013
3.林彦军等,合成水滑石阻燃剂,化工行业标准HG/T 4496-2013
4.林彦军等,合成水滑石农膜保温剂,化工行业标准HG/T 4497-2013
5.林彦军等,紫外阻隔材料用合成水滑石,化工行业标准HG/T 4498-2013
获奖成果:
1.超分子结构无铅热稳定剂,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9
2.焦化脱硫废液资源化技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3
3.三醋酸甘油酯无毒增塑剂工业化生产新工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
4.高性能硼酸酯型制动液先进合成技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
5. BASF奖学金,2004
组织机构:
支撑单位: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化学所、远东科技大学
承办单位:北京盛世联盟会展有限企业管理咨询分企业
媒体支撑:《中国塑料》、聚合物网
赞助单位:待定
研修班地点: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研修班时间:
2018年11月28日下午2点在北京贵州大厦大堂开始报到,发放教材等。
贵州大厦地址:北京朝阳区樱花西街18号(和平西桥东南角)
2018年11月29~30日研修班上课
2018年11月30日下午16:30-18:30参观北京化工大学实验室
参加人员:
塑胶工程师及相关负责人;塑料改性企业工程师及相关负责人、工艺及设备技术人员;塑料机械厂技术人员等。
收费标准:
1、研修班收费为3980元/人,10月30日前汇款3200元;在校本科生1500元。
2、往返交通费及住宿费自理。
会务联系方式:
北京化工大学
《塑料改性及挤出造粒技术要领》高级研修班(第四期)
回执表?? (复印有效)03
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
联系人 | 电话: | 邮箱: | |
姓名 | 性别 | 职务 | 手机 |
汇款地址 |
|